調查結果表明,航空公司所依賴的這套碳抵消系統存在大量灰色地帶。

來源:視覺中國


文|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葉睿琪;綠色和平森林項目主任 嚴怡如
 

“碳中和飛行”最近成為國際熱詞,航空公司在淨零排放路線上紛紛“出招”。近日,阿聯酋阿提哈德航空稱將運營首個“淨零排放”航班,該航班將完全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 Book & Claim),搭載部分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參會代表飛往埃及。9月19日,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則宣布將從初創公司Heart Aerospace處購買30架ES-30電動飛機,以助於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 2020年前後,多家國際航空巨頭相繼推出乘客可參與的“碳中和飛行”服務,包括易捷航空(EasyJet)、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達美航空(Delta)、法國航空(Air France)、美國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等。2021年,達美航空斥資1.37億美元採購了2700萬個碳抵消信用,而英國航空公司則聲稱其所有英國國內航班已經通過碳抵消實現了“碳中和”飛行。這些所謂的“碳中和飛行”,是指通過購買森林保護項目等的碳信用額度來抵消飛行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放。 據統計,目前航空業碳排量約佔全球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1%、全球交通運輸排放總量的12%。化石燃料一直是最經濟、最高效的飛機燃料,相比之下,將可持續燃料大規模應用於航空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為了實現淨零排放目標,航空業迫切需要找到快速減少碳足蹟的方法,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轉向碳抵消計劃——其中就包括減少毀林項目,即向承諾保護森林的項目購買碳信用額度,以抵消自身碳排。然而,這些碳抵消項目的環境效益如何,能否真正帶來被寄予厚望的減排效果,仍是問號。 此前,綠色和平英國辦公室環境新聞與調查小組Unearthed聯合《衛報》、非盈利報導機構SourceMaterial,對這些碳抵消項目如何計算其減排量進行了詳細調查,包括對十個項目區及其周圍區域的森林砍伐情況進行衛星分析、查閱項目文件、採訪權威專家,並委託第三方機構出具實地調研報告等。調查結果表明,航空公司所依賴的這套碳抵消系統存在大量灰色地帶。儘管為森林保護項目出資通常能夠惠益環境和當地社區,但將由此產生的碳信用量化、商品化和進行營銷,卻疑點重重,無法真正實現減排目的。 亞馬孫國家研究所的生態學家菲利普·費恩塞德(Philip Fearnside)直言,“這大部分都是純粹的公關”。

付費保護森林,REDD+誕生

毀林和森林退化所造成的排放約佔全球碳排放的11%,超過了交通運輸業,僅次於能源行業。保護森林對於避免災難性的全球氣候變化至關重要,碳抵消旨在提供一種實現這一目標的機制。事實上,自2005年以來,聯合國就在討論為保護森林付費的想法,這個想法最終被確定為REDD+(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Degradation Plus),即通過資助發展中國家開展減緩、制止和扭轉森林覆蓋率下降及碳損失的一系列活動,實現應對氣候危機的目標。 REDD+項目包括避免毀林和森林退化、森林保護、森林可持續管理和增加森林碳儲量的作用等。2011年,首個REDD+項目——卡西高走廊項目(The Kasigau Corridor REDD+ Project)獲得VCS碳信用認證並簽發了270萬噸的二氧化碳減排量,項目覆蓋肯尼亞東南部超過50萬英畝的森林區域。 REDD+機制設立的最初是為了建立一套金融體係以體現森林碳彙的價值,並獎勵發展中國家開展森林保護工作。尤其是讓毀林率較高的發展中國家看到,擴大森林保護措施遠比砍伐森林更有經濟效益。截至2020年9月,全球至少有350多個REDD+項目在53個國家進行,它們所覆蓋的森林面積與摩洛哥國土面積相當,這些項目涉及的公共財政資金至少有200億美元。 一直以來,REDD+在國際社會備受爭議。由於REDD+項目和整個碳抵消市場不受政府機構監管,這為各類公司開闢了一個發行碳信用額度和製定認證標準的利基市場(指滿足特定需求、高度專業化的細分市場)。Verra就是應運而生的公司之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碳信用認證機構,Verra已在全球範圍內認證了近1700個包括避免毀林在內的項目。 注:目前,REDD+避免毀林和森林退化類項目尚未在中國正式開發。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林業碳匯項目以造林、森林經營、生態修復方法學為主。
 

基線難定,額外性難證

REDD+項目在獲得認證之前必須經過一系列核查,以表明它將有助於保護一個確實面臨著毀林威脅的地區。其中最重要的是,項目需要證明自身“額外性”,即如果沒有該項目的保護,樹木將不可避免地遭到砍伐。為此,需要計算出在沒有該項目干預時,將會發生的森林砍伐情況,以此劃定基線。基線至關重要,它是一個項目衡量碳信用額度的標準與基礎。基線越高,意味著該區域面臨的毀林風險越高,則相應森林保護項目的碳匯價值越高,項目可發放的信用額度也就越多。 但基線值作為一個模型的計算結果,僅僅是一個理論值。假如沒有某個森林保護項目的干預,到底會有多少森林遭到砍伐,難以在現實中得到檢驗,項目的碳匯效益很容易被高估,由此引發了專家學者的擔憂。 為了製定基線,項目需要選擇一個“參考區域”作為對照,通常是項目附近具有相似特徵的森林區域。這無疑增加了項目計算基線的自由度,給航空公司“鑽空子”留下空間。例如,易捷航空(Easyjet)在秘魯馬德雷德迪奧斯地區支持了一個避免毀林的碳抵消項目,該項目選擇了一個人口密集的區域作為參考地區,而這也意味著更高的毀林潛力,導致最終計算出來的基線值(毀林風險)遠高於實際情況。 針對這些漏洞,Verra修改了它的計算模型。計算基線時不再選擇參考區域,而是基於項目區近期的森林砍伐情況,每隔4-6年重新進行評估。 但這樣的調整仍然無法解決所有問題。比如,無法及時反映最新的森林保護政策對於基線設定的影響;即使項目所在國的森林砍伐現象持續加劇,項目仍然可以獲得碳信用額度,使得REDD+項目避免毀林的有效性存疑;另外,其中一些森林保護項目僅規劃20年期限,無法保證森林在項目結束後免於被砍伐;還有前述的現實驗證問題,鄧迪大學(University of Dundee)的生態系統學家亞歷山大·莫瑞爾(Alexandra Morel)表示,“很難判斷REDD+項目聲稱的減排是否真實。” “要證明未發生的事是不可能的,”她說, “這太抽象了。相比於評估實際存在的森林與它們提供的碳匯或碳儲存量,我們需要推測並區分出哪些森林理論上倖免了砍伐風險,而哪些森林則是本來就會繼續存在。” 前REDD+項目審計師、現任新西蘭森林研究所研究員泰利斯·韋斯特(Thales West)稱,Verra的新模型可能會緩解問題,但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用項目區的歷史數據預測未來,會導致未來的一些變量被忽略,例如農產品價格波動,或是政策轉變。 2020年,韋斯特的一項研究考察了12個巴西亞馬孫雨林地區的碳抵消項目,發現這些項目的基線計算過於簡單。這些項目基於歷史上的平均毀林率,而未考慮政府在2005前後推出的減少森林砍伐政策的影響。“我們沒有發現任何重要證據,表明巴西亞馬孫雨林地區的REDD+項目減少了森林損失”,該研究總結道。此外,其中一個位於巴西北部帕拉州、由法國航空公司支持的REDD+項目,儘管聲稱其正在保護該地區免受毀林影響,但它的森林砍伐水平與附近未受保護的地區並沒有什麼區別。韋斯特表示,“依靠運氣來計算碳信用額並不理想,我們需要一種足夠穩健的模型與方法。” 森林保護項目的額外性難以證明,對基線的準確性進行評估更是難上加難。提高項目認證體系的透明度和建立完善的問責制度將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
 

基森林保護難以永久,碳匯效益存疑

除了額外性問題,森林碳彙的“非永久性”也是REDD+項目面臨的棘手問題。 一方面,森林在全球碳循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角色既可能是碳匯,又可能是碳源。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從大氣中捕獲碳並儲存在生物質和土壤中,此時是淨碳匯;森林在遭遇砍伐、火災和自然腐爛時,則釋放儲存的碳,從而轉變成淨碳源。也就是說,森林的固碳效益並不是永久的,而是始終隨著森林生長狀態不斷變化——森林不是吸收碳的“無底洞”。 另一方面,森林只能在其生存年限之內發揮固碳作用,因此林業碳匯也具有“非永久性”。與普通森林有限的壽命相比,人類活動釋放的二氧化碳則會在大氣層中停留數千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和其他權威組織通常以100年為時間跨度估算溫室氣體的全球變暖潛勢值(GWP) 。為此,Verra等認證機構規定了森林保護項目的最低期限,但是並無統一標準。 調查中發現,多家航空公司所支持的森林保護項目持續時間都不足100年,有些項目只持續了幾十年。這意味著,有些森林可能還未達到固碳效果,就面臨著被砍伐的處境。當被問及這類情況時,部分航空公司表示,如果該區域在項目週期結束時仍然存在毀林威脅,項目將被續簽;另一部分航空公司則表示他們已與當地政府達成協議,在項目到期後,仍將延續項目。 在項目生命週期內,Verra強制要求項目設置一個信用額度緩衝池(buffer pool)——一種針對樹木意外損失的保險,比如由森林火災造成的碳釋放。當一個項目結束時,緩衝池內所有剩餘的信用額度將自動失效,以抵消未來可能的森林損失。針對項目時間期限過短的問題,Verra認為,REDD+項目帶來的改變比任何項目的信用期都要長久,例如幫助社區原住民從破壞性的農耕經濟中實現轉型。然而,Verra也承認,他們並未對實際效果進行查證。
 

基碳抵消幻影破滅,英國航司率先棄用

過去一年半,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紛紛作出重要承諾,力求減少航空業相關碳排放、推動可持續發展。2021年2月, 歐洲航空業推出了旗艦可持續發展計劃。6個月後,美國發布了《航空氣候行動計劃》。2022年1月,中國民用航空局印發《“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這是中國民航歷史上編制的第一部綠色發展規劃。 今年10月,在第41屆國際民航組織大會(ICAO)上,來自193個聯合國成員國的代表就2050年實現航空淨零排放的“歷史性協議”達成一致。同時,本次大會重申了對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計劃(CORSIA)的支持,同意將國際航空排放量穩定在2019年水平的85%。也就是說,未來所有在此基準線以上的國際航空碳排放都需要被中和。目前,這項機制仍在試運行階段,從2027年起,幾乎所有國際航班都將受到強制性抵消要求的約束,而前文中的REDD+避免毀林類碳抵消項目,也將進入該強制市場。 要如期完成氣候變化的全球目標,修補碳抵消項目的漏洞變得更加緊迫和重要,政府參與則能一定程度上起到積極作用。根據巴黎氣候協議,各國可以將減少毀林納入其減排計劃,這推動了各國政府進一步行動。 據Unearthed了解,挪威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保護財政支持者。挪威認為,跟企業自願減排計劃相比,國家層面的項目更能有效減少森林砍伐。挪威已與印度尼西亞、加蓬等數個熱帶國家政府簽訂了雙邊協議,為這些國家提供財政支持以減少當地毀林。 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弗朗西斯·西摩(Frances Seymour)也指出,“停止毀林需要政府級別的行動來推進,包括明確土地權屬、推動執法,加強許可證監管,並通過稅收和信貸政策獎勵保護行為等”,他解釋道,“單個自願減排項目可以一定程度減緩當地毀林,但無法解決更深層的經濟驅動因素。” 與此同時,碳抵消項目的風險和弊病似乎已經被航空公司察覺。在剛剛過去的9月,英國易捷航空宣布,從今年年底起,放棄備受爭議的碳抵消路線,不再採購碳抵消用以中和自身的碳排放。作為首批主動放棄碳抵消的公司,易捷航空計劃加大對直接減排技術的資金投入,例如可持續航空燃料、氫燃料飛機、運行效率優化等。預計到2050年,這些直接減排技術將幫助易捷航空減少78%的碳排放,而剩餘22%將依靠碳捕獲技術處理。易捷航空首席執行官約翰•朗格倫(Johan Lundgren)向《金融時報》表示,“投資直接降低碳強度的技術(比起碳抵消)更有意義。” 碳抵消項目備受航空業歡迎,其實際減排效果卻有待商榷。碳抵消交易不僅僅是金錢的交易,為了遏制氣候危機實現真正減排,才是這一切的起點和初心。埃及氣候大會召開在即,高碳排行業應著眼於能效提升、燃料替代等技術層面的解決方案,優先直接減排,避免過度依賴碳匯,通過直接有效的路徑實現碳中和。
 
來源:界面新聞
作者:葉睿琪嚴怡如